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
学院简介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计算机与控制工程系,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院拥有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力量,目前拥有教职工9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博士40人、正高职25人、副高职37人、中级职称19人。拥有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学院教师连续6年进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学院具备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3个硕士一级学科,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领域。拥有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建设专业)、通信工程(省一流建设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和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三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
学院不断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深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4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22部,教材33部。培养的毕业生纷纷走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等国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高新技术企业,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建设试点专业
黑龙江省特色专业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2001年招收本科生,2011年获批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获批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建设试点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坚持“立足行业,服务龙江,面向全国,努力为石油石化行业、为龙江振兴、为国家能源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办学定位,坚持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坚持“为油保电”,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给源源不断的输送着新鲜的“人才血液”。多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率均超过95%。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8人,国外进修学习或工作经历者8人,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常年聘请20余位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相关工作。
教学科研平台:
(1)黑龙江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心;
(2)网络化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3)油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重点实验室;
(4)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主要主要面向电力能源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涉及电气技术的相关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还可从事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研制开发等领域的工作。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自动化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专业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专业特色:
东北石油大学自动化专业创立于1979年,同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最早的学生毕业年份为1983年。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连续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得黑龙江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本专业所属学科具有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以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坚持科教融合,形成了专注于高寒地区石油石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优化特色。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发展,构建学科支撑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的优势转化机制。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工科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能石油石化行业、制造行业、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广阔。
师资队伍:
自动化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博士17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0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5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龙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学能手1人,48%教师具有外校攻读学位的经历,具有工程背景教师的比例达到93%。形成了一支具有大庆精神特质、业务素质过硬、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平台:
(1)油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2)网络化与智能控制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3)电工电子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4)东北石油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
培养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国家和黑龙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具有“五心四力”大庆精神特质,具有较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面向石油石化及相关领域从事控制系统及检测仪表设计开发、应用研究、系统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过程控制工程、嵌入式控制系统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路基础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石油、石化行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旗下各大企业;
工业控制行业:浙江中控技术、汇川电气、中达电通、无锡信捷电气、哈尔滨宇龙自动化;
能源科技行业:中国核工业、中国兵器工业、中广核新能源、光伏科技、淮河能源控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航空油料、海尔、格力电器、珠海华亚智能等;
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北京工业、北京工商、北京信息科技、南京信息科技、东油等高校和公务员、飞行员等企事业单位;
汽车行业:沃尔沃、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等;
其他行业:百度、美团、中国银行、京东、教育机构等;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华侨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优秀校友:
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勤奋肯干,在国有大中型石油、石化企业等用人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涌现出以国家管网集团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张世斌、北京中新天狮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时金峰、大庆油田有限公司“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滕少臣为代表的大量优秀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1995年开始招生,2007年列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建设专业,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依托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硕士领域,以及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二级博士学科,该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在油田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具有大庆精神和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特色,为龙江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及石油石化领域信息化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优秀成绩,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率均超过90%。
以“追求卓越、天然气特色与优势突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目标,设立“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中俄天然气管道与中缅油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培养了大批人才。学生参加“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获奖等级与数量位列全国前茅,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率均超过95%,深造率超过36%。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在校生388人,其中2024年招生66人。专任教师25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5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16人,国外进修学习或工作经历者4人,博士生导师3人。包括: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十佳青年教师1人、教学质量优秀奖5人,40%的教师具有外校攻读学位的经历。
教学科研平台:
网络化与智能控制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油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校企共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大庆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黑龙江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及石油石化领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人文素质、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数字信息传输系统与油田数据信息处理相关领域中从事系统、设备和器件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系统设计(EDA)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毕业生能够在数字信息传输系统与油田数据信息处理相关领域中从事系统、设备和器件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业单位主要有:华为、中兴、大唐等ICT技术、设备研发与生产厂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等移动运营商;百度、字节跳动等大型公司;中石油、中海油等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事业单位。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等。
优秀校友:
通信工程专业目前已培养学生1800余人,涌现出了以杭州萃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伊丽娜、中国移动大庆分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贺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第十总体部主管设计师阚飞为代表的优秀校友。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国家特设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2022年招收本科生,是国家特设专业。本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目标定位,面向国家四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紧扣认知和计算关系的前沿科学问题,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难题,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瓶颈,集聚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本专业建设受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等优势学科的支撑。
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以及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人工智能专业在智能油气信息处理、复杂系统控制、多源数据视觉感知检测、管道泄漏检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可以解决与石油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叉学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培养的学生将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交叉化、创新性特色,符合新工科发展的方向。
人工智能专业和本校的信息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优势学科紧密联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通过注重实践、强化创新、提升能力,培养卓越型工程人才,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师资队伍:
人工智能专业现有在校生192人。现有校内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66.7%的教师具有外校攻读学位的经历。国外进修学习或工作经历者5人。
教学科研平台:
(1)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网络化与智能控制”;
(2)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油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重点实验室”;
(3)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
(4)黑龙江省校企共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培养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新工科产业和学科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大庆精神特质,具有人文素质、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及技能,适应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服务黑龙江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及石油石化领域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培养能够在石油、石化及信息技术相关行业从事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控制理论与方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基础。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该专业是国家特设专业,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素质好、实践能力突出、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攻读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硕/博士学位,可到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深造。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科研机构等人工智能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及在互联网企业中从事系统开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设备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不但可以面向全社会就业,而且适合于全国油气行业中智慧油气田、油气田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相关工作。面向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