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学院
(资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学院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前身为1960年创建的东北石油学院石油开发系,由我国石油工业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学者周世尧教授担任首届系主任。学院自1961年起招收本科生,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及黑龙江省“头雁”团队,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六十余年来培养出大批政界精英、科学家、企业家、劳动模范、技术专家等杰出校友。学院建设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前五轮学科评估中稳居全国前三,工程学自2016年进入并保持ESI全球前1%,已成为国内外石油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学科专业体系完善,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各主干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资源与环境类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开设石油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建有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学与科研实力
学院汇聚了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组成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国家级及省级教学科研团队9个。科研实力雄厚,建有“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近年在化学驱油、页岩油开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特等奖、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培养模式,与大庆油田等龙头企业共建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生以扎实专业功底、卓越实践能力广受行业青睐,持续为国家能源战略输送领军人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以顶尖学科、雄厚师资与前沿成果,诚邀学子共擎能源报国使命,赋能绿色低碳新时代!
石油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国家特色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地方高校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石油工程专业依托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井工程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于1994年由1961年开设的钻井工程专业、采油工程专业和1979年开设的油藏工程专业合并而来。本专业2001年列入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被批准为首批地方高校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专业实验室面积3000m2,设备总值18000余万元,与大庆油田各采油厂、钻井公司、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等企业合作建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石油工程专业担负着为石油行业输送人才的重任,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本科生15000余人,学生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在校生1370人,其中2024年招生333人。专任教师92人,正高级职称56人,副高级职称2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72人,国外进修学习或工作经历者21人。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33人。拥有黑龙江省头雁创新研究团队1个、春雁创新研究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2个。
教学科研平台:
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破岩与高压水射流实验室
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
石油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怀家国,放眼国际,具有“专业精、能力强、闯劲足、作风实”的东油特质,能够在石油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课程:
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油气工程数学、油气工程化学、油气工程地质及岩石力学、石油工程I(油藏工程)、石油工程II(采油工程)、石油工程III(钻井工程)工程。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毕业生能在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采油工艺、油藏管理、井下作业、油气集输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从事工程技术、科研设计或生产管理工作。就业单位主要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旗下的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主力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下属的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的各类海上油气田,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国际油服巨头或中油测井、长城钻探等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以及各省市能源局、自然资源部门等政府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部分毕业生开始向页岩气开发、地热能利用等新兴领域拓展,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
优秀校友:
石油工程专业目前已培养学生15000余人,涌现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终身教授吴玉树、原1205钻井队队长胡志强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国家特色专业
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建于1997年,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学校优势专业之一。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专业拥有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体力学实验室,和隶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及特殊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100m2,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00万元。与大庆油田公司、国家官网北方管道公司等单位共建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到全国各大石油石化企业,并扎根基层,成为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并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朴实作风和勤奋创新的工作态度,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在校生560人,其中2024年招生120人。专任教师20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0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19人,国外进修学习或工作经历者3人。包括: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7人。拥有黑龙江省头雁创新研究团队1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1个。
教学科研平台:
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大庆精神特质和社会责任感,人文和科学素养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油气田集输与处理、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装卸、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工程领域,从事生产运行管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工程流体力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传热学、油库设计与管理、燃气输配、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料学。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毕业生能在采油工艺、油气集输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从事工程技术、科研设计或生产管理工作。就业单位主要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旗下的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主力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下属的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的各类海上油气田,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国际油服巨头或中油测井、长城钻探等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以及各省市能源局、自然资源部门等政府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部分毕业生开始向页岩气开发、地热能利用等新兴领域拓展,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
优秀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