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1960年东北石油学院创建时的油田油矿建设专业,1975年创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4年成立大庆石油学院建筑工程系,2001年创建大庆石油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石油与化工防灾减灾工程博士点、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硕士学科,油气低碳科学与工程省双一流学科交叉,工程学自2016年进入并保持ESI全球前1%。学院拥有土木水利(包括土木工程、人工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三个领域)、能源动力(清洁能源技术)、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办土木工程(新一代智慧建筑工程、智慧道桥工程、智能土木等三个方向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低碳科学与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两个方向招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和建筑学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在职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管理人员10人、工勤人员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26人。具有双师双能型教师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1人。拥有龙江学者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2人、后备带头人1人,黑龙江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人,黑龙江省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
学院拥有1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寒区新能源热利用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2个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清洁能源技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个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实验室),2个大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大庆市碳排放光学检测与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庆市低碳建筑与新能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土耳其科贾埃利大学低碳与新能源关系研究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参与建设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2个省重点实验室(石油石化多相介质处理及污染防治、油气藏及地下储库完整性评价),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黑龙江省油气与新能源融合技术重点实验室(筹)、黑龙江省中油电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有1个校级产业学院(清洁能源供热现代产业学院)、21个校外实践基地(含黑龙江省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3个)。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了包括中国专利金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100余项。
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始于1975年与1976年招收的两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1986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批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获批学校“卓越计划”建设专业,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学校石油石化等能源学科优势,以土建行业智能化发展及能源行业建设需求为依据,突出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特色,毕业生在土建行业、能源建设及石油石化系统等领域就业竞争力较强。现开设智慧建工(建筑工程)、智慧道桥(道路与桥梁工程)和智能建造三个方向,累计培养毕业生3000余人,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在校生516人,其中2024年招生183人。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教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国内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具有工程背景或国家注册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17人,其中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2人,一级注册建造师2人,注册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各1人。1人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获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2人获校级教学名师,5人获校级十佳青年教师;3人担任省级学会理事。拥有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1个。
教学科研平台:
(1)黑龙江省寒区新能源热利用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教育厅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及区域现代化建设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具备大庆精神特质,能够胜任土木工程领域的相关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运维、教学、投资和开发及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等复杂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原理 、土木工程施工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力学、外国语、混凝土、钢结构、施工、造价、道路与桥梁、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土建领域的杰出人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能源建设等大型建筑、能源类企业及各省市建设集团。此外,土木工程专业依托大庆地区石油特色,积极向相关油田企业如大庆油田工程公司等输送人才,全面支持地方建筑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University of Leeds、Manchester university、 Glasgow of university,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等。
优秀校友:
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已培养学生3000余人,涌现出了以山东建筑大学校长于德湖、河北拓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锋、大连理工大学博导赵雪峰、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导郑朝荣、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振、广州大学结构力学分析与测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大洋、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公司海外分公司副经理卞德文、中国寰球大庆石化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罗永哲、BUTLD KING CONSTRUCTION LIIITED(香港)工程师富饶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于1994年面向全国招收专科生,1999年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专业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05年建成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学位点,2009年获批校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获批省重点建设专业,2021年先后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立项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清洁能源供热)”。2023年开始分方向招生,并设置融创班,2024年设置低碳科学与技术班与清洁能源技术班,现有在校生301人,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超过85%。本专业依托学校石油能源学科优势,形成了鲜明的行业与地域特色。专业聚焦油气田及寒地建筑节能技术,注重油气领域的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清洁供热和余热回收,培养学生解决高寒地区供热等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师资队伍:
专业专任教师17人,正高级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级职称4人,讲师7人,博士教师占比为58.8%,包括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龙江学者1人,省青年创新人才1人,省博士后青年英才1人,省青年托举人才1人。拥有省领军人才梯队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
教学科研平台:
(1)黑龙江省寒区新能源热利用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相变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3)低碳与新能源关系研究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
(4)清洁能源供热现代产业学院;
(5)大庆市低碳建筑与新能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室内等人工环境控制、城市能源规划、暖通空调设备生产与研发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大庆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成为工程一线具有执业工程师能力的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
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冷热源、通风空调工程、供热工程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土木建筑相关企业,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红光锅炉厂等热能动力相关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石油相关企业等。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
优秀校友:
目前涌现出以1999级徐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事业部经理),1999级赵海谦(龙江学者、苏州科技大学教师),2000级杨显志(兴辽英才、辽河油田青年科学家)、2004级黄凯良(全国暖通空调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等为代表的大量优秀人才。
建筑学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本专业2000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005年招收5年制本科生,2021 年被评为校级一流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建设,拓展了与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等国际化合作交流余的办学机制,形成了石油遗产保护与利用、能源型城市更新、寒区低碳建筑技术、城市冰雪设计等特色研究方向,2024年专业软科排名位居黑龙江省第三位。学生在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中联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威海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际青年建筑艺术节、东北三省适老化建筑设计竞赛、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生四季专题画展(艺术设计类)竞赛、全国大学生冰雕大赛等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奖百余人次。目前累计培养学生1000余人,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5%以上。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2人,已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和西安美术学院等不同高校。拥有校级名师1人,教学能手1人,硕士生导师14人,科研教学团队1个。超过85%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1人,国家注册规划师3人,国家注册室内装饰师5人,二级建造师1人。聘请10余位设计院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理论课授课与设计课程指导,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教学科研平台:
(1)大庆市低碳建筑与新能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2)低碳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研究中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适应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建筑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大庆精神特质、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动手能力强的“三实一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核心课程:
建筑设计(Ⅰ-Ⅵ)、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城乡规划原理、建筑结构。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毕业生能在建设设计研究院、住建局、规划局、地产开发等单位从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工作。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大庆、哈尔滨等城市。2024、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张健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中铁七局集团、国家税务总局陵水黎族自治县税务局、自然资源部第二地理信息制图院(黑龙江省第五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榆树屯镇人民政府、小米之家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侨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
优秀校友:
建筑学专业目前已培养学生1000余人,涌现出了以唐山冀东油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副院长张洪涛、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任洪国、上海都市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福生、广州风媒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铁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编辑李争、天津大学博士李小蛟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荣誉:
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属于土木类的工科专业,主要研究水的健康循环问题,包括城镇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城市管网优化与水系统数字化技术、建筑给排水与消防技术、水环境功能材料、智慧水务、海绵城市与防洪排涝、水体修复与污染治理、城市水资源保护、优化配置与开发利用等。
东北石油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始建于2002年,于2003年招收本科生,2009年成立市政工程系,2021年获批东北石油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市政工程二级学科,2012年开始招收市政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2020 年开始招收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市政工程方向),2017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025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96人,硕士研究生45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多年专业建设发展,厚植龙江科技沃土,服务油田技术创新,不断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已形成油田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污染物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工程等特色研究方向,逐步形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的育人模式,培养了大批具有高知识水准、高技能素质、勇于开拓创新、锤炼扎实本领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市政工程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师资队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6人,具有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人。本专业设置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授权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具有研究生保送资格。
教学科研平台:
(1)黑龙江省高校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寒区新能源热利用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
多年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秉承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五心四力”大庆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能够胜任市政给水排水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以及工业水处理等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工程流体力学、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水污染微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环保工程企业、项目策划及咨询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市政方向)、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教育及研究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等,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中建、中铁、中交、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林业大学
优秀校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已培养学生5865余人,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副院长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李天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龙男等优秀校友。
李龙男,男,给水排水工程 2007 届毕业生,工学博士,目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计划,评为吉林省高层次C类人才。2017年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机械工程系并获得机械工程(热流体方向)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1年期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分校(UIUC)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热调控、相变传热及微纳加工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择优资助)、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课题、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等。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等,并与一汽研发总院、富奥热系统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多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相关横向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发表 40 余篇SCI 论文,其中包括以第/共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a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s 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拦任 Joule,elight, Nanophotonics, Internationa!l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ell ReportsPhysical Science 等国际顶尖 SCI期刊审稿人以及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河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学院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