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安全工程)
学院简介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1960年东北石油学院创建时成立的石油机械系。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40人,副教授42人,博士85人,硕士42人。师资队伍中有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12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部级教学名师及教学新秀(能手)5人。
学院设机电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系及工程训练、石油工程节能技术2个中心。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重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省一流专业、省重点专业)、工业设计、工程力学、车辆工程、安全工程8个本科专业。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油气田机械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材料学硕士点,在机械(含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方向)、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方向)2个领域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个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和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及技术创新中心。“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课题、“973”课题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11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发表论文9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
历经近60年发展建设,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成为培养石油石化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和开展石油、石化装备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为国家输送了逾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以中国工程院王玉普院士、刘合院士等为代表的优秀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荣誉与学科地位:
国家一流专业
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
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理事单位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学科历史可追溯至1961年,学校建校之初。
专业特色与培养优势:
学科底蕴深厚:
本专业以大庆精神育人、铁人精神铸魂,坚持以高端石油装备为办学特色,融合石油装备智能制造新工科理念,形成“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主体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优势,建成本硕连读班、融创班、菁英班多模式培养体系。
培养成效显著:
95%+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三年平均)
30%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累计培养以1981届毕业生王玉普院士、1982届毕业生刘合院士为代表的6000余名机械领域专业人才。
实践导向突出:
拥有“双师型”教学团队(100%教师具备工程实践经历),采用 “专业+行业+企业”三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与中车集团齐齐哈尔车辆厂及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等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卓越师资团队:
专任教师36人(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博士化率95%。
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6人
实战专家云集:聘任20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理论与实践教学,促进双向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顶尖科研平台:
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石油井架检测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机械实验室;石油和化工行业钻采装备再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省技术创新中心:石油钻采装备再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应用研究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大庆精神特质、创新精神、国际化视野,能够在石油石化、地方区域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工程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研究型人才。
核心课程矩阵:
基础理论 | 实践应用 | 行业特色 |
材料力学 | 机械基础综合设计 | 石油钻采机械 |
机械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石油矿场水力机械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电控制综合实训 | 井下作业设备与工具 |
液压与气动 | 机械制造综合实验 | 海洋石油装备概论 |
机械控制工程 | 石油机械综合实训 | 石油装备有限元分析 |
就业前景与深造方向:
高质量就业保障:
学生毕业后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研发与管理、检测与控制、教育与科研等工作。
传统行业:30%入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核工业无损检测中心技术经营部、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石油行业:30%入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
新兴领域:30%毕业生涉足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前沿方向
升学名校直通:
国内深造: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海外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
选择东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三大理由:
1.行业基因:60年机械工程底蕴+60年石油机械行业特色,实现“专业+行业+企业”三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2.硬核实力:国家级科研平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经费年均超1000万元
3.发展通道:95%就业率+30%深造率,职业发展涵盖"政产学研用"全链条
欢迎加入安全守护者行列!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助您成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卓越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位
专业荣誉与学科地位:
国家级质量认证双体系:
l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
l 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
l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8年通过,实现国际工程教育标准接轨)
省域重点建设学科:
l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立项)
l 牵头省优势专业集群(2021年获批,涵盖过程装备数字化、能源系统智能控制等方向)
l 卓越工程师摇篮: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试点,推行"2.5+1.5"校企双导师制)
l 科研创新平台:依托黑龙江省流程工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年建设),近五年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
专业特色与培养优势:
一、学科底蕴深厚:
本专业始于1961年建校初期,深耕石化装备领域63年,东北地区首个过程装备类本科专业。构建"能源装备数字化+流程工业智能化+安全运维工程化"三维培养体系,形成:
l 石化装备力学分析与安全评价
l 过程装备智能检测与寿命评估
l 动设备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
三大特色方向,拥有本-硕-博全链条人才培养资质。
二、质量认证标杆:
l 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首批认定)
l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8年通过,国际实质等效)
l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首批入选)
三、培养成效显著:
l 93.6%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平均,超全国同专业15%)
l 13%升学深造率(其中30%进入清华、浙大、哈工大等双一流高校)
l 超60%毕业生入职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管网等央企,培养出例如王振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行业领军人物
四、实践创新双驱动:
1."三阶递进"培养模式:
l 基础实验(校内过程装备实验室)
l 虚拟仿真(VR炼厂设备拆装系统)
l 企业实战(与大庆油田/沈鼓集团共建12个实训基地)
2.竞赛育人优势:
l 连续5年获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2023)
l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累计获奖27项(近三年)
五、产教深度融合:
l “双师型”教师占比85%:教师团队获黑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团队称号(2021年),主持制定GB/T 35027-2018《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等国标
l 校企联合攻关:参与大庆石化120万吨乙烯装置国产化等重大项目,研发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18/2021)
六、国际拓展加速:
l 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共建"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
l 引入ASME压力容器设计规范等国际标准课程
l 留学生培养规模居省内工科专业前列(累计培养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43人)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一、卓越师资团队:
①高层次人才聚合
l 专任教师15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化率100%
l 国家级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l 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l 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
②实战专家云集
l 100%教师具有企业工程背景,5人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l 双师双能型团队:主导制定GB/T 34370《过程装备振动检测与评价》等国家标准3项
③国际化交叉梯队
l 3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
l 学缘覆盖清华大学、哈工大、浙大等15所顶尖高校,形成"装备力学-智能运维-安全工程"跨学科团队
二、顶尖科研平台
①国家级认证平台
l 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声发射检测及结构完整性评价实验室(CMA认证资质,服务大庆石化等30+企业)
l 中美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物理声学公司(PAC)共建声发射技术研究中心
②省部级科研高地
l 黑龙江省石油石化多相介质处理及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
l 石油石化装备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创新中心(开发高压反应釜寿命预测系统等产业化技术)
l 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2个方向(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③产教融合基地
l 与大庆油田合作建设过程装备智能运维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石化装备数字孪生平台)
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培养目标:
传承大庆精神,培养"装备智能创新+安全工程实践"双核驱动的复合型人才。聚焦石化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毕业生具备:
l 复杂装备系统设计能力(压力容器/流体机械/成套装备)
l 智能运维与故障诊断技术(声发射检测/数字孪生/寿命评估)
l 安全评价与风险管理体系(ASME/API标准应用)
l 国际工程视野(对接欧盟PED指令、美国ASME规范)
面向石油化工、新能源装备、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胜任设计研发工程师、装备完整性管理师、安全评价师等岗位,推动流程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升级。
核心课程矩阵:
基础理论 | 技术应用 | 行业特色与前沿 |
工程热力学 | 压力容器设计 | 石油化工装备腐蚀与防护 |
材料力学 | 过程流体机械 |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 |
机械设计基础 |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 | 炼化装置数字化运维实践 |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 | 声发射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 | 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 |
过程原理及设备 | 过程装备运行与管理 | 基于ANSYS的过程装备仿真分析 |
就业前景与深造方向:
高质量就业保障: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生产、油气储运、能源销售、管道建设、城市燃气、油料应用、新能源开发等领域从事生产运营、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施工及综合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单位包括:
【中石油系统】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吐哈油田等油田企业;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管道局、西部管道公司等储运企业;大庆石化、锦西石化、吉林石化、独山子石化等炼化企业;渤海钻探、长城钻探、川庆钻探等工程技术服务单位;以及工程建设公司(CPECC)、工程设计公司(CPE)等专业机构。
【中石化系统】胜利油田、西北油田等上游企业;镇海炼化、扬子石化、金陵石化、海南炼化等特大型炼化基地;天然气分公司、管道储运公司等销售运输企业;上海工程公司、洛阳工程公司等设计单位;以及石化机械、石化油服等专业公司。
【中海油系统】上海分公司、天津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湛江分公司等海上油气田;气电集团、海油工程、中海炼化等下游板块;以及能源发展、非常规能源等新兴业务单元。
【其他国有企业】中国航油集团及各省航油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及省级管网公司,华润燃气、港华燃气等城市燃气企业,中化集团、延长石油等多元化能源央企。
【国际企业与合资公司】壳牌(中国)、埃克森美孚、BP中国、道达尔能源、康菲石油等跨国企业,以及中海壳牌、中沙石化、中科炼化等大型中外合资项目。
【新兴科技企业】石化盈科、昆仑数智等能源科技公司,杰瑞集团、三一石油等装备制造企业,新奥能源、协鑫集团等综合能源服务商。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
【国内顶尖工科高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天津大学(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与安全学院)等机械/化工强校。
【石油石化特色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能源装备研究院)、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石油系统重点合作院校。
【科研院所与专项计划】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装备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反应实验室)、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以及"双一流学科"专项计划(如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津大学动力工程)等科研机构。
【新兴交叉学科方向】
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机电控制)、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动力系统)、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等智能装备与新能源领域强校。
选择东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三大理由:
① 行业领航地位
• 东北首个过程装备类本科专业(1961年创立),深耕石化装备63年
• 构建"能源装备数字化+流程工业智能化+安全运维工程化"三维体系
• 拥有本-硕-博全链条培养资质,三大特色方向直击行业痛点
② 国家级质量认证体系
• 集齐三大国字号认证:国家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 100%博士化师资+85%“双师型”教师,主导制定3项国家标准
• 建有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及中美/中德联合科研平台
③ 央企就业直通车
• 近三年93.6%就业率(超行业均值15%),60%入职三桶油/国家管网
• 校企共建12个实训基地,连续5年获全国过程装备创新大赛一等奖
• 培育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江学者等领军人物,深造率达13%直通清华/浙大
欢迎加入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国家队!
铸就大国重器,护航能源命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位
专业荣誉与学科地位:
l 行业特色专业:聚焦能源战略需求,对接新材料产业,服务石油石化及相关领域
l 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认定)
l 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07年认定)
l 省级“管材防腐技术研发中心”突出学科特色,推动优势学科发展
l “材料学”硕士点(2005年获批)
l 专业历史可追溯至1994年,省内最早开设材料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
专业特色与培养优势:
一、学科底蕴深厚:
本专业依托东北石油大学材料学学科优势,聚焦能源战略需求,对接新材料产业,围绕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形成新能源储存和转换材料制备、新材料设计与计算机模拟、耐蚀/耐磨新材料及表面技术、激光与电弧熔覆增材制造和高端油气田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的特色方向,适应我国绿色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二、培养成效显著:
l 90%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五年平均)
l 100%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近五年平均)
l 20% 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l 累计培养1360余名材料领域专业人才,校友网络覆盖全国各地的石油石化、新材料、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
三、实践导向突出:
拥有"双师型"教学团队(100%教师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基于“大师+团队”模式本科生创新培养体系,采用“理论奠基 + 实践提升+ 实训锤炼”的三阶递进式培养体系,与大庆油田特色龙头企业和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卓越师资团队:
l 专任教师15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留学经历33%,博士化率100%
l 行业领军人才: 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省师德先进个人
l 客座教授:石油企业2名教授级高工, 1名全国劳动模范,涉及无损检测、焊接等领域
顶尖科研平台:
l 黑龙江省石油石化多相介质处理及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l 省级“管材防腐技术研发中心”
l 校企共建焊接虚拟仿真实验室
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培养目标:
立足石油石化行业,聚焦能源战略需求,对接新材料产业,围绕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基础与技术水平,能在石油、石化、机械制造、汽车、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材料与新工艺研发、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矩阵:
基础理论 | 技术应用 | 行业特色 |
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焊接方法与工艺 | 新能源材料 |
材料热力学 |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材料设计与计算 |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 材料失效分析 | 材料腐蚀与防护 |
就业前景与深造方向:
高质量就业保障:
l 石油、石化行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旗下各大企业
l 能源科技行业:中核、中国能建、航天科工、北京特检、海信、海尔、光伏、三星电子等;
l 新材料行业:航天科工、西部超导、华为、东北轻合金、南山铝业等;
l 高校、企业事业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工、东油、江苏科大、东北电力等高校和公务员、飞行员、工业信息电子等企事业单位;
l 机械制造行业:哈东安机、哈轴、哈飞、哈锅、东北轻合金、中船、中国钢研中国一重等;
l 汽车行业:上海通用、宝马、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庆铃、哈东安汽车等;
l 新兴行业:快手、美的、小米、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银行、中国气象局、海铁物流、富士康、教育机构等;
升学名校直通:
l 国内深造: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
l 海外留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
选择东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三大理由:
① 专业底蕴深厚
• 60年机械工程底蕴+30年材料学科积淀
②培养硬核支撑
• 国家级科研平台+100%博士师资
③ 行业需求旺盛
• 90%就业率+20%深造率,职业发展涵盖"油、车、能、机、政"全方位
欢迎加入安全守护者行列!
真材实料育英才百炼成钢铸辉煌!东油材料欢迎你!
安全工程专业介绍
所属学院: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
工学学位
专业荣誉与学科地位:
l 行业特色专业:深耕石油石化安全领域,行业特色鲜明
l 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认定)
l 省重点实验室支撑学科发展,科研实力行业领先
l 学科历史可追溯至1983年,省内最早开设安全工程方向的高校之一
专业特色与培养优势:
一、学科底蕴深厚:
本专业依托东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优势,聚焦石油化工、能源装备、职业安全等领域,构建"安全科学+工程技术+行业应用"三维培养体系,形成以"石油石化安全技术"为核心的特色方向。
二、培养成效显著:
l 95%+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三年平均)
l 30% 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l 累计培养500余名安全领域专业人才,校友网络覆盖全国能源化工行业
三、实践导向突出:
拥有"双师型"教学团队(100%教师具备工程实践经历),采用"理论教学-实验仿真-企业实训"三阶培养模式,与中石油及大庆油田本土石油化工特色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卓越师资团队:
l 专任教师11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化率100%
l 行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省教学名师1人
l 实战专家云集: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1名注册安全评价师,2人担任省市应急管理专家
顶尖科研平台:
l 国家CMA认证实验室:声发射检测及结构完整性评价实验室
l 省部级:石油石化装备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创新中心
l 校企共建: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双重预防与应急技术实验室
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培养目标:
传承大庆精神,培养具有"安全价值引领+工程技术创新"双核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胜任能源化工、智能制造、建筑安全等领域的安全技术研发、风险评估、应急管理等工作,具备国际视野的行业安全守护者。
核心课程矩阵:
基础理论 | 技术应用 | 行业特色 |
安全学原理 | 安全检测与监测 | 化工安全管理 |
安全系统工程 | 安全评价技术 |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
安全人机工程 | 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 |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 |
燃烧与消防学 | 风险控制技术 | 石油装备安全检测技术 |
就业前景与深造方向:
高质量就业保障:
l 政府监管:15%毕业生进入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系统(如安达市应急事务服务中心、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应急管理局、山东省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
l 行业龙头:45%入职中核工业、中国石化、山东华鲁恒升化工、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等中国乃至世界500强及上市企业
l 新兴领域:30%毕业生涉足新能源安全、智慧应急等前沿方向
升学名校直通:
l 国内深造: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双一流"高校
l 海外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
选择东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三大理由:
① 行业基因
•60年机械工程底蕴+40年安全学科积淀,石油石化安全领域标杆
②硬核实力
•国家级科研平台+100%博士师资,科研经费年均超500万元
③ 发展通道
•95%就业率+30%深造率,职业发展涵盖"政产学研用"全链条
欢迎加入安全守护者行列!
东北石油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助您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卓越工程师!